近日,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携200多项发明参展,最终斩获77项金奖(含24项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96项银奖和55项铜奖,刷新了中国在这一国际顶级发明展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从高端装备制造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技术到生物医药……中国在本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的获奖项目覆盖了当今科技前沿的众多关键领域,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
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研发的换流站(变电站)空地协同智能运检系统(后简称“系统”),是本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的创新成果之一。该系统集空地一体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及多模态大模型状态分析智能体于一体,通过精准感知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研判设备健康水平、标准化作业管控,实现电力设备故障主动预警及现场作业风险防控。
“换流站(变电站),特别是特高压站内设备数量众多、运维检修作业风险高,使得运检工作异常繁重。同时,仅依赖传统的运检方式,很难有效察觉设备的潜在隐患。”该系统研发团队主创人员田汇冬说,面对这样的行业痛点,研发团队决心打造一个智能运检系统。
研发负责人刘思源向记者介绍,团队首创了非结构化数据自适应传输方法及多级算网协同架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发明的设备多模态大模型状态分析智能体,能够高效实现分析研判,可被视作电力设备管理的“智慧大脑”,不仅能对设备状态进行全方位“体检”,还能预警故障风险并给出运维决策。
此外,团队还发明了一种可自主切换地面行驶及空中飞行模式的新型巡检机器人,它具备设备巡视点位立体空间设计、地面及空中巡视路线协同规划,以及智能识别检测功能。团队技术人员赵宁说:“相较传统的人工巡检,如今的巡检效率大幅提升,既减轻了人工运检负担,也能有效防控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据悉,该系统已在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特高压换流站(变电站)实现示范应用及推广,有效推动了电力设备运开云真人app检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升级,降低电网生产和维护成本,增强了电网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与此同时,这一研发成果也可广泛运用于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石化能源等多个领域,赋能工业领域全流程生产管控和生产线智能运维。
在本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赋权企业中科知奇联合研发的“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技术”备受国际瞩目,并在超千项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该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彦向记者介绍,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技术就像“心脏雷达”,每秒钟发送上千次毫米波并接收在人体体表形成的回波,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回波里携带的心脏机械震动信息,就能在不接触身体的情况下,还原心脏活动情况。
据悉,现有心脏监测技术多为接触式测量,例如传统的心电图设备需要在体表贴附多个电极,这种方法由于舒适性不足、对使用环境敏感等原因,难以实现长期连续的心脏活动监测,因而可能错过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期。
陈彦表示,非接触式心脏监测技术可以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监测心律不齐、房颤、早搏等心脏活动情况,不仅患者使用体验好,而且更易普及至家庭、社区和基层医院等场景,可以广泛用于日常心脏健康筛查和长期健康预警,以及心梗等突发情况告警。
“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代表我们团队在非接触式健康监测领域的成果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肯定,这也激励我们在后续工作中,努力将这项创新成果早开云真人app日应用于服务大众健康,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陈彦说。
据悉,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由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州政府、日内瓦市政府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每年吸引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项发明参展,是全球发明创新领域的重要标杆。
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参展项目有限、发明集中于传统工业技术领域,近年来中国在参展规模、获奖数量及技术创新领域均取得显著突破。
2019年,中国代表团携76个项目亮相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收获28金、39银、9铜的成绩。短短几年间,中国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中国参展项目突破200项大关,77个金奖的成绩更创下历史新高,参展项目涉及人工智能、5G通信、数字安全、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绿色科技等领域。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委会主席塔基表示,中国代表团带来了大批优秀的发明创新成果,这些发明品质越来越高,促使评委会每年不断提升评审标准。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创新和发明领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临时代办茅俊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现场致辞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同各国一道,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