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清晨,湖北省咸宁市,500千伏赤咸II回线正在进行该省内首次运维检修、技术监督全流程智能化检修作业。
此次作业投入20多套智能化设备,实现停电线路验电、接地线挂拆、绝缘子运输与检测等全流程立体化、无人化、智能化作业。
在赤咸II回线号铁塔旁,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执行复合绝缘子运输任务,六只触手从无人机的机身悄然舒展。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的HY-FD135油电混动重载无人机。
“我们在飞行过程中有僚机伴飞,如同‘第二双眼睛’,这样能保证操作的精准性。”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班长邹语晨手拿笔记本,里面写满了无人机的参数和测试数据,“最大载重65公斤,最长续航时间1小时……”通过多次模拟飞行任务,邹语晨和同事们对无人机的飞行开云真人稳定性等关键数据进行校对修正。
此次运输的复合绝缘子单串重量80斤,重载无人机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再由高空作业人员安装到位。原来需要2小时的作业缩短至1小时,效率实现翻倍。
“我们采用7类无人机搭载专用装置完成验电、挂拆接地线项核心任务。”邹语晨介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在天空中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区域型环网,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70%以上,节省经济成本14.82万元。
2月18日,在赤咸II回线号铁塔旁,“机器狗”乘坐“专机”起飞,在导线上行走一段距离后,不时伸出背上的伸缩臂探视故障位置。
“这只‘机器狗’是我们的螺栓紧固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后,将按照预设扭矩值逐一完成紧固任务,目前可支持人机协同和自主作业两种作业模式。”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王明说,相对于传统的螺栓紧固机器人,它的重量仅20千克。
别开云真人看“个头小”,却藏着“大能量”,可以连续工作1小时,输出力矩最大可达165牛每米,定位误差小于5毫米。
“2022年,我们启动第一代机器人研发。”王明回忆道,从一代到三代,11名研发人员,历时3年,一次次迭代升级,机器人重量由100千克减少至20千克,成功“瘦身”,实现“机器人检修梦”。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在智能化设备应用领域持续突破。2024年首创“标准网格+智能接单”巡检模式,实现湖北省220千伏及以上线月首次采用“无人机+机器人”联合作业完成高压线千伏赤咸II线试点,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湖北方案”。
石狮子“搬家”、风险树木杨树“剃头”、多趟列车停运……大风来袭,北京紧急应对